“解剖”团购网站
看起来各式各样的上百家团购网站,它们有哪些相同和差异,各自的根本特性和价值来源分别是什么?
自从美团网今年3月上线以来,集合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和广告平台三种功能于一身的团购网站,就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最热门的商业模式之一。在美团之后,陆续出现了F团、酷团、米团、拉手网等众多同类网站。有业内人士粗略统计,至今为止,国内大大小小的团购网站已经有三四百家之多。
但团购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不是个新概念,在国外,从最早的折扣网站daily new deal,到首次推出“一天一购”的Woot,再到最近火爆全美的Groupon。“团购”的内涵与外延被创业者们不断创新,它们有一脉相承之处,但更多的是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异变”。
2008年11月,安德鲁.曼森在美国芝加哥创建了Groupon。Groupon的前身是一家公益资金募集网站The piont,这个网站鼓励人们采取集体行动,例如为修建一座操场募捐,如果你愿意捐献100美元,而捐献总额已经达到了修建操场需要的最低预算,就不用立即付款。
曼森随后将这种“限时捐款”的模式用于团购网站,每天一款产品,折扣都在2.5折到7.5折之间,折扣会在一天之后消失,这种限时交易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订户,达到最低消费人数即可成交。
Groupon专注于提供不同寻常的、特别的和有趣的商品或服务,吸引顾客体验。这种策略令它甫一上线,就受到了商家和消费者的追逐。据说,等待参与的商家一度排到第120位。《哈佛商业评论》的作者约翰.斯沃奇亚认为,Groupon所做的事请与iTunes创造的音乐购买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干净、简单、让人兴奋。
美团网团购消费者中,男女比例分别为35%和65%;而年龄构成中,23~30岁的消费者占据了71.9%;31~35 岁的则为14.2%。
在他看来,Groupon的商业模式呈现出三个突出特点:首先,一个城市、一天之中、一次交易,与消费者进行简单而有效的互动。其次,制造出一种紧急效应,鼓励人们发动社交传播找来更多的客户。最后,它的气质是轻快的,让过程变得有趣,完全没有其他折扣网站死气沉沉的感觉。斯沃奇亚评论说:“在Groupon出现之后,也有不少跟随者,包括Buy with me、Live social等网站。但Groupon显然做得更好,它让顾客参与交易的过程变得简单,并且让团购产生了一种现场感。”
实际上,2004年6月在得克萨斯州创办的Woot才是“一日一购”的开创者。这家网站为在线折扣赋予了一种崭新的色彩:不再一次提供很多选择,而是在24小时之内,只提供一款折扣商品。
Woot提供的产品,通常是一个电脑硬件或者是一个电子玩意儿。Woot的创始人Matt Rutledge曾经是电子产品批发商,“一日一购”的新商业模式正是建立在他有能力以足够低的价格采购个人电子产品的基础上。但,Woot模式的成功也与它独特的市场策略和用户互动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乍一看,Woot的界面设计是个人化的、漫不经心的。比如说,它从不提前预告明天即将推出的新产品,每天的产品描述以“每日张贴”的形式出现,辅以诙谐的口吻,配一首幽默的歌曲。它不为任何销售的电子产品提供客户服务,而是建议顾客或者向制造商寻求帮助,或者在Woot的论坛上与其他用户交流解决。
根据猛买网创始人张智勇的经验,目前国内团购网站中,每100个用户中有3个人会实现最终购买。
然而,Woot非常注重发起一些创意活动,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例如,它成为Twitter上长期排在前100名的官方账号;为论坛用户举行Photoshop比赛,提供现金和荣誉奖励。用户也乐于为Woot提供服务作为回报,比如产品标准检查、留言板管理和边栏widget报告等。
Woot推出之后就被很多网络零售商模仿,在Groupon身上也能看到Woot的影子。显然,它们都充分利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倾向于通过电子邮件、Facebook和微博来获取信息,并习惯于用这种方式消费信息。
在Matt Rutledge看来,Woot提出了一种新的零售概念:“机会购买”。Woot上有四分之一的产品是refurbished,有些已经接近商品上架的尾声,其他一些则是超量生产的,而这些信息是全部公开的。
零售概念的主席麦克泰斯勒评价说:“顾客们不再相信像甩货、促销、特价之类的词语,因为它们被过度使用或者错误使用了。但是他们对于一家能够向他们解释‘为什么更便宜’的网站会作出回应。”
电子商务专家、猛买网的创始人张智勇认为,由于面向的服务商和消费者不同,Woot和Groupon分别代表了两种根本不同的行业模式。他说:“Groupon更像是一个为商家服务的广告平台,而Woot则像传统零售商,自己拿货自己卖。”前者主要通过线下团队扫街,与商家谈判来选择产品,由于覆盖范围较广泛,能够将团购变成一种常规需求;后者则主要利用渠道优势,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口碑积累,在特定消费人群中去创造需求。
文章来源:《解剖科学进展》 网址: http://www.jpkxjz.cn/qikandaodu/2021/0104/465.html
上一篇:解剖:精细化管理突破口
下一篇:触摸科学温度 玩转探秘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