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技术结合教学在心血管超声临床教学中的应
在临床工作中,心血管超声检查是一项以声像图方式显示心脏解剖结构的重要方法,切面图像与解剖结构的空间三维关系息息相关。因此让医学生掌握正常与疾病状况下的复杂的心脏解剖是诊断疾病的基础,也是教学中的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作为时下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最早来源于20 世纪60 年代末的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1]。通过设定核心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领域应用广泛,教学效果显著,与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教育模式相比,从理论设计到教学实施最后到评估效果等的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2]。3D 打印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科技创新产物,并逐步渗透到医学临床与教学领域,根据医学图像数据集打造解剖结构精准的物理模型,将虚拟影像转化为三维实体,并可以依据不同个体实例打造出个体化模型[3-4]。本文旨在探讨在心血管超声临床实践教学中,3D 打印技术与PBL 教学模式结合的临床课间实习教学效果。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4—2018 年6 月在本科室进行临床课间实习的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班本科生,共56 人。入科时随机分成试验组27 人,对照组29 人,所有研究对象此前均接受有同等的理论与基础超声影像学及解剖学课程,试验组学生男10 例,女17 例,学生年龄22~24 岁,平均年龄(23.)岁,上学期平均成绩(79.)分;对照组学生男8 例,女21 例,学生年龄22~24 岁,平均年龄(23.)岁,上学期平均成绩(77.)分。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构成以及上学期平均成绩(主要包括超声、影像及解剖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试验组采用3D 打印模型联合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组均为同一教师团队进行授课,授课内容及时间相同。
1.3 教学内容
1.3.1 试验组 3D 打印教具准备:采用Philips IE33 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应用三维容积探头(X 5-1),频率为(1-5)MHz,嘱咐患者左侧卧位,平静呼吸,并同步连接心电图,选择所需感兴趣切面,待图像稳定化存储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动态三维容积图像,导出图像(DICOM 格式文件),脱机在QLAB 工作站按所需视角进行三维容积图像的切割、旋转等后处理,然后以DCM 格式进行文件保存,接下来使用Materialise Mimics 计算机软件进一步进行三维建模及优化,最后转化为STL(standar tessellation languege,STL)文件,以目前较为常用的3D 打印材料光敏树脂进行打印。PBL 课程准备:选择典型的心瓣膜病和主动脉畸形病例引入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软件讲授心血管超声基础知识(超声切面的识别及实际操作方法)及相关解剖学知识,并提出相应问题,以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做最后总结归纳,最后进行临床实践,进入超声科诊室了解学习超声科医生的诊疗经过,学生互相作为医学模特进行切面操作练习。最后进行理论考核与问卷调查。
1.3.2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带课教师讲授为主,辅助以幻灯片模式进行教学。理论课讲授完成后同样进行诊室内的临床实践,最后进行理论考核与问卷调查。对照组授课内容及过程与试验组一致。
1.4 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客观理论考核和主观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按照学校规定的临床课间实习教学大纲要求,对两组学生采用相同的测验方法进行考核。采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理论考核采用单选及问答题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心血管超声理论基础,心脏各瓣膜及主动脉弓的解剖知识,常用超声切面识图,病例分析五个部分,采用百分制,用以评价两组间教学成效。同时,所有学生均需完成课程满意度调查,主观问卷调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总体满意度共计五个部分,每部分5 个问题,共计满分100分。以评价两组间学生教学满意度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用(n,%)与()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学生均独立完成课后考核及教学满意度评分,其中试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为(81.)分,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6.)分(P<0.01)。试验组学生教学满意度为(91.)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89.)分(P<0.01),见表1。
文章来源:《解剖科学进展》 网址: http://www.jpkxjz.cn/qikandaodu/2021/0322/585.html
上一篇: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在肺血管解剖教学作用研究
下一篇:浅析小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六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