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理论美术教育现代形态之研究
一、当前美术技法理论教材分析
目前各院校使用较多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技法理论》(1989年首版,2007年已是第三版)。该教材内容由“透视”和“解剖”两部分构成,它们实际上是20世纪后期学习前苏联写实美术过程中出现的两门“艺术—科学”交叉课,其来源则是文艺复兴时代的科学和绘画理论。同类教材还见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1年版《美术技法理论》,增加了“构图”,而主体依然是透视和解剖。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此类教材可谓层不出穷,但这种以透视、解剖、构图为格局的理论体系却没有改变。虽然透视、解剖和美术相关,但它们和美术技法的主体内容(如造型、色彩、明暗、材料及画面结构等等)关系并不大,对技法并没有进行定义和阐释,称之为“技法理论”是很不恰当的。更严重的问题是,透视和解剖只能对写实造型有用,但自从西方艺术在19世纪发展到现代主义,写实不写实已经不是艺术的关键;现当代艺术家甚至把透视法和解剖学看成是艺术表现的障碍和限制,有意识地打破和放弃这种法则,从而获得更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实际上,即使在写实美术领域,透视和解剖也只是一种很小的辅助手段,很多优秀的写实艺术是不服从透视法和解剖学的。近年来学术界已经发现,透视和解剖不仅不能解释现当代美术,也不能解释中国画、民间美术、原始美术、各种民族美术等等,更无益于当代艺术教育强调个性化、创造力培养的宗旨。
上述质疑随着当代艺术界和艺术教育的多元化越来越强烈,然而,由于技法理论研究滞后,艺术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一直没有改变。根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专业院校招考、美术师资招考在“技法理论”科目主要还是透视和解剖。专业教学更是如此,一方面,艺术院校美术实践教育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国、油、版、雕,新的艺术类型如综合绘画、实验艺术、动画和多媒体艺术等等相继出现,开放的艺术形式如抽象、表现、装置、观念艺术等等不断涌现,美术教学急迫需要新型、系统的技法理论支持;另一方面,现有技法理论教材陈旧不堪,其内容和当代艺术实践风马牛不相及,一门本应该关系重大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形同鸡肋。
二、国内外技法理论研究状况
在学术界艺术理论研究的繁荣局面中,技法理论研究薄弱现象也是值得关注的。近20年来,国内艺术史论研究越来越繁荣,各大院校纷纷设立艺术史论方向或专业,美术史和美术理论都出现了一批比较成体系的研究成果和教材。专门性的研究也陆续出现,比如,色彩学、美术心理学、西方艺术哲学和中国绘画美学等等都逐渐形成专门研究领域。可是,这些研究成果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它们与艺术实践普遍离的较远。理论界很少介入到美术实践;介入最多的是美术批评,然而,国内美术批评的主要方向是对美术思想、观念、接受及意义的批评,对艺术创作技法研究并不多。真正讨论创作的多为艺术家本人,近年来有不少艺术家撰写专门的技法书或者创作感想,但这些文本的内容和写作方式是十分散漫的、不成体系的。
对美术技法理论研究比较多的是西方理论界。西方并没有“技法理论”这个概念,但不少西方美术理论著作都较多地涉及到了对技法的具体阐释和研究。比如,早期罗杰·弗莱对后印象派绘画的研究,当代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对画面形式的研究,John Gage在著作《色彩和意义》中对色彩的系统研究都是如此。近年来海外学者如高居翰、方闻、徐小虎等等对中国画的研究也大大涉及到了技法层面。这些研究对技法理论体系构建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直接研究技法理论的著作可见于西方美术教育相关教材。比较代表性的是当前已经翻译成中文的美国Donald Herberholz和BarbaraHerberholz编撰的《美国初等教育:美国教师培训教材》,该教材从艺术家和艺术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艺术创作材料、技巧、形式的诸多问题,有很强的基础性和普适性。不过,由于针对的是美术教师培训,内容较为宽泛,系统性和深度都不足,与我们需要的技法理论还有很大距离。西方有些现当代艺术家同时具有很好的理论素养,所撰写著作多涉及技法理论,如康定斯基的《点线面》和《艺术中的精神》就是一例。中国当代艺术院校比较重视技法教材的建设,相继出版了各种国画、油画、水彩、版画、综绘和材料等等教材,在对各种技法的讲述中也不乏理论性的阐释,或者进行历史回溯,或者进行审美分析,这些对当前的技法理论研究都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文章来源:《解剖科学进展》 网址: http://www.jpkxjz.cn/qikandaodu/2021/0414/639.html
上一篇:古希腊时期解剖与摹仿美的关系
下一篇:三个案例解剖电影颁奖晚会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