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论文_基于微血管侵犯预测后解剖性与非解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钆塞酸二钠增强后核磁肝癌特征性征象联合血清标记物对微血管侵犯的预测研究
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肝癌微血管侵犯预测分层后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应用的预后对比研究
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微血管侵犯风险和肿瘤直径联合分层后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的适用范围研究
背景
方法与材料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博士期间发表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文章摘要:研究背景肝癌的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可显著地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是导致术后复发的最重要因素。术前准确预测MVI的状态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有利于改善肿瘤复发和长期预后。然而,MVI只能通过术后对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即使术前行穿刺活检也难以检出,所以限制了其在临床的使用。单独使用血清标记物或影像学资料(包括CT、MRI及PET-CT)来预测肝癌患者的MVI状态,均存在诊断效能不足和缺乏有效的临床验证。因此,本研究联合血清标记物及肝癌影像学特征建立MVI预测模型,并将其转化为MVI风险评分体系,为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anatomical hepatectomy,AR)或非解剖性肝切除(non-anatomical hepatectomy,NAR)提供有效依据。目的1.构建基于Gd-EOB-DTPA增强MRI肝癌特异性征象和血清标记物的混合MVI预测模型。2.基于MVI模型预测分层后进一步回顾性对比通过AR或NAR治疗肝癌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间珠江医院肝胆外科228例肝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验证队列68例和实验队列160例。采取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与MVI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通过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比较基于预测模型所预测的不同MVI风险情况下AR组和NAR组肿瘤复发率和长期生存率。结果采用血清标记物和Gd-EOB-DTPA增强MRI肝癌特异性征象逻辑回归分析后筛选与MVI相关的4个危险因素: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15 ng/mL(OR:5.411;95%CI:2.093,13.990;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3.8(OR:3.977;95%CI:1.689,9.368;P=0.002),冠状强化(coronary enhancement,CE)(OR:6.183;95%CI:2.478,15.429;P<0.001),肝胆特异期肿瘤周围低摄取(PH-HBP)(OR:8.754;95%CI:3.355,22.843;P<0.001);MVI 预测模型为:MVI risk=1.5 × AFP+1× NLR+2 × C E+2 × PH-HBP,预测模型在原始队列和验证队列中的AUROC分别为 0.884(95%CI:0.829,0.938)和 0.899(95%CI:0.821,0.967)。以 MVI预测模型得分为3.75为截断值,分为MVI高风险组和MVI低风险组。高危组中位复发时间18个月,低危组中位复发时间2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R组中MVI高风险(无论肿瘤直径大小)或MVI低风险但肿瘤直径>5cm的患者比NAR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低;而当患者处于肿瘤大小≤5cm的低危MVI状态时,AR与NAR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简便、准确的肝癌MVI预测模型。2.通过MVI预测分层分析AR与NAR对肝癌患者的预后发现:对于MVI高危状态(无论肿瘤直径大小)或MVI低危状态但肿瘤直径>5cm的患者,行AR是有利于改善临床预后。3.对于MVI低危状态,且肿瘤直径≦5cm的患者,行AR或NAR对临床预后无显著性差异。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文章来源:《解剖科学进展》 网址: http://www.jpkxjz.cn/qikandaodu/2022/0130/1069.html
上一篇: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论文_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