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被解剖,专家们到底发现
在第一例遗体解剖之前,专家们凭借对新冠肺炎的长时间观察认为病毒主要攻击患者的肺部,这一观点在遗体解剖之后也得到了证实。而且从半数以上重症患者死亡的情况来看,他们死亡是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这更加证实了新冠病毒主要对人体肺部造成伤害。从第一份患者遗体解剖的报告来看,患者体内已经出现了局部纤维化,专家表示这是肺部组织在进行自我修复后留下的痕迹。尽管新冠肺炎导致的肺部纤维化现象没有SARS病毒导致的那么严重,但其渗出情况更为明显。
研究人员通过对患者遗体的解剖发现其肺部组织内存在大量的黏液,这些黏液是导致患者窒息而死的原因。那么为什么肺部组织会出现如此多黏液呢?它们又是如何导致患者逐渐出现呼吸衰竭最终窒息而死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人体肺部有所了解。人体肺部气管的末端存在大量肺泡,如果把肺部比喻成一棵树的话,那么这些肺泡就是树叶。肺泡的功能是对肺部里面的气体进行交换,血液里的新鲜氧气就是从肺泡中得到的,而废弃的二氧化碳也是从肺泡那里运输出去的,因此如果肺泡出现问题的话,那么呼吸系统就会出现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是发生在毛细血管与肺泡之间,它们的距离非常靠近,大约是0.4微米左右,这样更加利于气体的交换。但如果有病毒入侵肺部时,肺部就会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炎症,而炎症会扩张肺部的血管,导致物质能够更加通透地进出血管。一旦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之后,血液里的蛋白质液体就渗透出来,在毛细血管和肺泡之间蔓延,从而阻挡了气体交换的通道。
研究人员表示,起初的轻微炎症还是促进营养的提供和气体运输,一旦炎症严重之后,血液里大量含有蛋白质的液体就会渗透出来,导致肺部的气体交换难以进行,最终导致身体缺氧。通过对患者遗体的解剖专家们更加明确了新冠肺炎的攻击目标和攻击过程,这为研究治疗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中国在抗疫情了,几乎全世界都在抗疫情了,希望全人类都能度过这个难关。
文章来源:《解剖科学进展》 网址: http://www.jpkxjz.cn/zonghexinwen/2020/1010/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