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六块化石,科学家就画出丹尼索瓦女孩的模
科技日报记者 杨雪
听过元谋人、蓝田人、山顶洞人,尼安德特人,但你听过丹尼索瓦人吗?
近日,以色列和西班牙科学家根据丹尼索瓦人的表观遗传信息重建了其容貌,这是对丹尼索瓦人骨骼解剖学特征的首次复原。
丹尼索瓦人少女肖像图 图源:nature官网
丹尼索瓦人是生活在上一个冰河时代的人类种群,因发现于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而得名。
今年5月,《自然》杂志发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院士带领的环境考古团队最新研究成果“青藏高原中更新世晚期丹尼索瓦人的下颌骨化石”,引发人们对丹尼索瓦人的关注。
由于迄今发现的丹尼索瓦人化石少之又少,这支古人类一直带着神秘色彩。陈发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目前仅发现的6块丹尼索瓦人化石分别是: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的两颗破碎的臼齿、一颗近乎完整的臼齿、一根小指骨的最后一节的大部分、两块可连接的头骨碎片和来自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的一块右侧下颌骨。
丹尼索瓦人的指骨碎片
丹尼索瓦洞发现的丹人臼齿化石
“看”起来比尼安德特人更宽
通过研究表观遗传上的变化,计算生物学家为丹尼索瓦人绘制了一幅解剖学粗描。他们发现,丹尼索瓦人的脸很宽,与尼安德特人的面部特征相似,但又有一些细微差别,例如丹尼索瓦人的颚骨与颅骨更宽。
负责复原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遗传学家教授里兰·卡梅尔表示,从DNA隐藏的信息中,可以绘制出解剖学特征,重建个体的基因活动模式,从而确定某些生理特征。他的方法主要是DNA甲基化模式的对比分析。
DNA的表观遗传修饰对发育、疾病以及生命过程中的大多数生物学性状都有显著的影响。学界研究最多的表观遗传改变之一是在DNA碱基上添加一个甲基,其与DNA分子结合时发生的变化过程,可以决定基因的表达方式。
将现代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甲基化模式对比,就可以发现三者的异同。
这种方法对外貌所做的预测是定性的和相对的。
比如,可以说谁的手指更长,但没法具体到长几毫米。研究发现,丹尼索瓦人拥有56处不同于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的解剖学特征,其中34处位于颅骨。
整体来看,丹尼索瓦人可能具有与尼安德特人相似的骨骼特征,如长脸、宽阔的骨盆、前额低、胸廓宽等,但丹尼索瓦人的颅骨比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更宽,牙弓也更长。
科学家最终复原出的丹尼索瓦人是一个瘦小女孩,她的额头低平、下颚饱满、下巴很小,牙齿比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都要长许多。虽然现在不知道这幅肖像有多准确,但化石残骸证据能支持其中一部分预测。
基于希伯来大学教授Liran Carmel及其团队开发的技术,对史前人类Denisovan的一个13岁女孩的头部和面部进行了艺术渲染。照片:路透社
丹尼索瓦人化石记录里的一大特征是巨大的臼齿。尽管研究团队使用的数据库未包含臼齿的大小,无法对这一点做出预测,但他们认为,丹尼索瓦人有很长的牙弓可能是对巨大牙齿的一种适应。
同时,来自青藏高原的丹尼索瓦人下颌骨化石,4个性状里有3个与他们的预测相吻合。
此外,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古人类学家本斯·维尔拉曾在会议上展示过一块来自丹尼索瓦洞的头骨,可以看到其头部很宽,这也与通过表观遗传做出的重构结果相符。
十几万年前可能生活在青藏高原
曾有研究发现,丹尼索瓦人对现代东亚的高海拔人群有少量的基因贡献,尤其对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群和夏尔巴人群有基因贡献,体现在高寒缺氧环境基因EPAS1。
而发现丹尼索瓦人的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海拔仅有700米,其丹尼索瓦人化石却保存了这种适应高原缺氧的EPAS1基因。
现在,这一谜题终于在我国青藏高原甘加盆地北侧的白石崖山脚处——甘肃省夏河县白石崖溶洞找到答案。
文章来源:《解剖科学进展》 网址: http://www.jpkxjz.cn/zonghexinwen/2020/1022/402.html